酪梨🥑-超夯低醣高營養水果 如何挑選、判斷熟度?

近幾年因為低醣及生酮飲食盛行,低醣高能量的酪梨從沒沒無聞轉化成閃亮新星🌟。其實酪梨在西方飲食習慣中,一直都是非常好的脂肪攝取來源,尤其大部分的脂肪都是不飽和脂肪酸,又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及蛋白質,是減重、健身的好夥伴💪。 吃酪梨前一定要懂得怎麼挑選及判斷熟度,因為不熟的酪梨吃起來肉硬、苦澀,而且切開就沒辦法再繼續放熟了,一定要特別注意: 進口酪梨 VS 本土酪梨🥑 進口的酪梨通常產自墨西哥或加州,特色是比較小顆,約莫手掌心大小🤚,買到的時候通常皮已經轉黑,而且會有一點皺皺的。 本土的酪梨通常是綠色或紅紫色,較大顆,皮通常比較光滑。兩者口感吃起來不太一樣,進口的口感會比較軟爛,味道較淡,本土的果肉較紮實,酪梨味較濃😋。 左:進口酪梨 右:本土酪梨      判斷是否成熟 有些人會依照表皮是否轉紅來判斷是否成熟,但這是錯錯錯❌的喔!台灣的酪梨品種繁多,並不是每種都會轉紅,所以不能從外表來看。正確挑選方法請看以下三步驟: 第一步:看看果皮上有無白色斑點👀 有的話表示有一定的成熟度,比較不會有啞巴放了不會軟的現象。 第二步:搖搖看 買的時候可以搖搖看,成熟的酪梨通常果核和果肉會分離,所以搖的時候若是裡面有東西碰撞的聲音,就表示酪梨差不多成熟了。 第三步:壓壓看 這步驟是最重要的關鍵,壓壓看蒂頭及果身,若有稍微軟軟的有彈性,就可以切開來吃或放進冰箱了,再繼續放就會過熟變得太軟爛,不太好吃。 買酪梨的時候可以搭配買幾顆軟的跟幾顆硬的,軟的回去就可以馬上吃,硬的放在室溫幾天之後也會逐漸熟成,這樣就不會一次要吃太多或是佔用冰箱的位置。 至於酪梨怎麼吃最好吃,小編個人是最喜歡🥰墨西哥阿茲特克人的傳統吃法Guacamole(瓜卡莫雷)醬,做法如下: 食材(4人份): 成熟酪梨……3顆 無籽檸檬擠汁……1顆 鹽……1茶匙 洋蔥碎……1/2碗 香菜切碎…..1/2碗 牛番茄切碎…..1顆 蒜泥…..1茶匙 辣椒粉…..適量 將以上食材攪拌均勻,放在冰箱靜置一小時後即可食用 直接吃或搭配多力多滋(推薦!)、麵包、飯、塔可、捲餅都非常好吃!

高纖低熱量的最佳筍友-玉米筍🌽

在常見的蔬果食材中的筍類,最常耳聞的不外乎就是竹筍了,而在台灣除了竹筍之外,我們也不難見到其他各種筍類的稱號,例如:蘆筍、玉米筍、半天筍…等,那你知道這些被稱之為筍的食物跟竹筍之間有甚麼相似或相異之處嗎? 玉米筍是竹筍的一種?還是有筍味的玉米🌽? 在筍的世界中,不外乎外型都是長得長長尖尖的,而這些型態其實根據不同的植物,分別採自不同的位置,像竹筍與蘆筍採收的部位是植物的嫩芽,而半天筍除了嫩芽外,更有一大部分是檳榔花序,相較於這些筍類,玉米筍算是獨樹一格的傢伙😎,農夫們所採收的玉米筍算是玉米的果穗,所以當採收了玉米筍後,就等於是把未來將長成玉米的果穗提早採收下來讓我們享用,那至於有沒有筍味呢?個人是覺得玉米味比較重啦😂 紅鬚好?還是白鬚好? 當我們購買帶殼玉米筍時,不難發現目前市售的有白色以及紅色玉米鬚兩款商品,基本上這只是因為品種造成不同的表現,玉米筍其實只要新鮮採摘,在口感與味道上都是相當好的💯,只是玉米筍與玉米相同,在採摘下來1-2周後就會逐漸失去甜味,所以在購買帶殼玉米筍時可藉由觀察玉米鬚與切口是否褐化或乾縮來稍微判定產品是否新鮮喔🧐🧐🧐 玉米筍買帶殼好還是買脫光光的好? 市售的玉米筍有兩種型態,帶殼的玉米筍近年來在市場上吹起了一陣風潮,整支的玉米筍不論帶殼水煮或是烤來吃都是絕佳選擇,更有人在中午將玉米筍當主食,另外再將玉米鬚煮成玉米鬚茶後放進冰箱冷藏,在夏日午後就可飲用著清甜的滋味。然而也有人愛買剝好盒裝出售的,既可省去處理的工時,又毋須煩惱廚餘的處理問題,只是脫去外衣的玉米筍甜度與鮮度都下降的比未脫去得來的快速,所以在購買後所能儲放的時間相較於帶殼的會短上一些,因此在保存上也是需要多加注意喔!  

桃粉們絕對要收藏-教你如何挑選水蜜桃🔍🍑

5月開始是水蜜桃的產季,粉嫩的外表以及軟嫩多汁的口感,讓人無法抗拒。但水蜜桃分為早桃、正宗水蜜桃,也有本土、進口產地的差別,本篇就教你如何分辨🔍   五月桃 VS 正宗水蜜桃🍑 台灣本土五月份就開始有水蜜桃,早出的稱為五月桃,五月桃特色是個頭嬌小,大小在網球、棒球之間,價格也相對親民,香氣、多汁及軟嫩程度跟水蜜桃差不多,甜度比水蜜桃稍低一點點(也很甜了)。 對桃粉來說,雖然比較小顆,但相同的預算可以多吃一些,是CP值非常高的選擇喔! 五月桃的產季大約到六月底左右,緊接著七月初正宗水蜜桃就會開始出產。正宗水蜜桃就是一般大家認知的水蜜桃,台灣主要種植在高山地區,以拉拉山、梨山、尖石、五峰、仁愛鄉 1400~2000公尺的高山為主要產地。 因為生長期長,所以果形大顆,約壘球大,甜度也較高,價錢也較五月桃高。   左:五月桃 右:正宗水蜜桃     本土水蜜桃🇹🇼 VS 美國進口🇺🇸 本土水蜜桃產量稀少,價錢跟進口水蜜桃差非常多! 如果不要被不良商人魚目混珠,一定要仔細學習辨別方法🧐   看外表👀👀👀 台灣的水蜜桃大多為日系品種🇯🇵,外皮顏色較淺、偏粉嫩,美國進口的則是偏紅至深紅。絨毛也是辨別的要點,本土的通常都有明顯的絨毛,進口的則較光滑或是絨毛不明顯。 嚐口感😋😋😋 水蜜桃吃起來一般都是飽滿多汁,但本土水蜜桃因為成熟才採收,果肉細緻香氣足,甜度也較高💯,美國進口的通常七分熟就採收,甜度及香氣皆不及本土桃。 圖:進口水蜜桃   如果購買本土的水蜜桃,收到之後可以先摸摸看是否已軟,若還硬硬的可以再放幾天,軟了就可以放進冰箱保存。 現在正值產季,今年因為暖冬的關係產量大幅減少!要訂購的桃粉手腳要快! 正宗🇹🇼 拉拉山2000公尺水蜜桃這裡買 ——> http://bit.ly/2FBJ7Yh   

進軍日本的夏日冰涼毛豆😎

在日本🇯🇵旅行的過程中,逛超市與鄉間總是在旅途中最大的樂趣之一,而只要一到市場就不難發現許多有趣的異名同物,其中最常見的毛豆在日本被叫做「枝豆」。 其原因主要是由於過往的日本產毛豆在日本市場多是連枝帶莢在市場出售,這在台灣市場是極少見到的景象,每次一到鄉里間的毛豆產季,只要走入鄉間就有可能看到成束販售的「枝豆」,產地直送的販售點更總是吸引不少人潮,甚至也會有機會看到現煮好的熱騰騰豆莢,有機會吃上一口就可發現其鮮甜滋味是無可比擬的😋👍。 在日本的生活中,人民們對於毛豆的營養價值及維護健康的效用💯,從過往至今大多已有普遍的認知,主婦們更是習慣將其視為餐桌上的食材之一,近年來除了購買新鮮的毛豆作為食材外,超市裡加工好的毛豆商品更是來自世界各地,其中台灣更是為日本供應毛豆的一大出口國。 而回到台灣,夏天的餐桌上,總是希望來點冰涼的食物,此時最喜歡打開冰箱把毛豆們拿出來稍微退凍後當作零嘴或是配菜,既可滿足口慾又不至於太過罪惡😝。 這一健康的食材-「毛豆」,其實跟黃豆、黑豆、茶豆、青皮豆都是同屬大豆家族,只是根據種皮顏色區分為黃豆、黑豆、茶豆、青皮豆等不同豆種,就如同黃種人與白人、黑人間的差異,而毛豆其實就是大豆在成熟度80%左右被採下,成為在年輕有活力時就被送上餐桌的鮮甜豆蔬。 而毛豆跟大豆一樣,在營養成分方面是屬於高蛋白低熱量的食物,此外還具有豐富的機能性成份,如大豆異黃酮、游離氨基酸、胺基丁酸與膳食纖維等,是營養價值高的豆類蔬菜,而在台灣中南部,更是毛豆的主要產區,市面上許多毛豆都是來自於此,如現階段你還未把毛豆納入必備菜單的話,或許可以考慮市售加工好的冷凍毛豆,讓這健康的綠金走上你我的餐桌。

買水果達人小撇步,第一次買水果就上手

大部分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是讓皮膚水水不可或缺的食物,小編自己有調查身邊的美美,很多皮膚很好的美美其實都有吃水果的習慣喔! 吃水果除了吃得健康,也要吃得CP值高吃得開心,本文就教你幾個挑水果的基本原則,讓你第一次買水果就買得像達人一樣! 一、挑選當季水果 大部分水果都有產期,例如芒果是4-7月,水蜜桃是5-6月,剛開始出來或是季末的水果通常都價格高而且不一定好吃,所以挑選盛產時的水果絕對是最划算而且最不容易出錯的選擇。如何知道水果是不是當季呢?小編推薦一個網站:當季好蔬果 https://www.twfood.cc/fruit 這個網站會依據批發市場的成交資訊,依據成交量列出水果的排名,成交量越高表示目前水果越對時,依照這個來選擇十之八九不會錯。這個網站也會依照當天的成交價格預測零售價,可以作為採購時的價格參考,不過實際買水果的價格還是會依據水果的品質、產地有所不同,但還是非常具有參考價值。 二、下完大雨後三四天水果會比較不甜 台灣的水果從採收到消費者手上非常迅速,基本上兩三天左右就能到達消費者手上,再加上擺在攤上展售的時間,你買到的水果大概就是三四天前採收的水果。不論什麼水果,在大雨後因為吸很多水分,所以相對來說就會比較不甜,因此大雨後三四天買水果的話,就要有心理準備會買到吃起來水水又不甜的水果,而且通常會比較不耐放,要展現自己的挑水果技巧的話,最好不要在產地下大雨後去買。 三、外表漂亮不見得好吃 外表漂亮的水果價格通常比較高,但卻不一定好吃,水果好不好吃有時候很難從外表看出來,小編有問過水果攤的老闆,他們常常是用拍賣編號(代表生產的人)來預測水果好不好吃,技術好的農民通常品質都有保證。身為消費者,我們當然不知道水果到底是誰生產的啊!所以我們只能挑選老闆,挑選厲害的水果攤老闆,通常賣的水果品質都有保證,至於要怎麼挑選老闆,多買幾次就知道。 四、如何避免吃到農藥 新聞常常會報台灣的蔬菜水果農藥殘留很多,一般人的觀念也會認為漂亮的水果應該都會噴比較多的農藥,這個論述其實正確也不正確,果園管理得當的農民,其實噴少少的藥也能種出漂亮的水果。如果真的想吃到農藥殘留比較少的水果,可以到網路上有出具農藥殘留檢驗證明的賣家,或是購買有機、產銷履歷的水果,價格雖然比較高(有時候也不一定會比較高),但是吃得比較安心。市面上有很多教你把農藥洗掉的方法,但是如果是系統性的農藥,果肉裡面都會有,怎麼洗也洗不掉,所以最好的方法還是有檢驗最實在。 以上幾個是入門的挑選水果法,之後小編會再依照不同的水果個別介紹,要持續關注喔!

牛排怎麼煎?原來這五步驟就是關鍵!

好不容易挑選了喜歡的牛排卻不知道如何料理?看別人煎起來好簡單,但自己煎的時候卻困難重重?手把手教你輕鬆煎出美味可口的牛排,以下步驟照著做! Step1. 牛排從冰箱拿出來退冰至常溫,請自然退冰即可,切勿泡水退冰,溫差過大會導致牛排釋放大量水份、肉汁,美味度會減少許多,小提醒:整塊牛排都要確保退冰,一定要避免外層已退冰但內部仍是冷凍的狀況,可用手指按壓確認是否整塊都已經是退冰後鬆軟的觸感。 Step2. 退冰後,將兩面用廚房紙巾將牛排血水吸乾;與此同時請先將鍋子乾燒預熱至冒煙(注意:不要使用不沾鍋或有塗料的鍋子,以免鍋子燒壞,或是高溫後釋出有毒物質)。 Step3. 預熱至冒煙後,下油後會看到已經能夠出現「油紋」,此時再下牛排,會聽到油與牛排共舞的滋滋聲響,迷人的香氣也會散發出來,每一面煎一次,將四面皆上色,有上色的牛排才會有味道唷!(若是較厚的牛排,可以將四面上色後進烤箱再烤)。 Step4. 使用無鹽奶油、大蒜調味,也有部分人會使用百里香作調味;有些人則喜歡在下鍋之前就將鹽巴、胡椒抹在牛排上,調味部分作法因人而異,依照自己喜好即可。 Step5. 以上步驟皆完成後,最重要的來了!請讓牛排靜置一會,因剛剛高溫料理過,牛排內的血管仍是膨脹的狀態,此時直接切開會導致肉汁直接流出,所以請靜置讓牛排將肉汁吸至飽滿後再行食用,美味的牛排就完成囉! 每種部位的牛排都有適合的做法,小編提供給大家的是普遍可以參考的烹飪方式,下班後想好好犒賞自己、美好的週末想要來一頓燭光晚餐,一杯紅酒配上自己煎的牛排,足矣!

【歐洲珍貴甜品食材】原來地瓜是溫帶貴族的最愛!不得不嚐!

眼前這桌上一字排開繽紛的蔬果切片 這一系列極為眼熟的農產,聰明的你猜到今天的主角是誰了嗎? 當時小編看到這麼多樣的色彩,搭配著熟悉的表皮視感 讓我正在猜想它是甘藷的同時,腦海裡的異音讓我因繽紛的肉色退縮了幾步,那它到底是甚麼呢? 對於一貫打破沙鍋的小編來說,為了獲尋解答,在探詢資料的過程中,發掘出了它有趣的身世之謎! 原來這多彩的甘藷,在遙遠的萬年前,這種古老的作物就已被美洲的先民們所食用 更在這數百年間藉由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麥哲倫繞地球首航之際,陸續的在歐、亞、非開始散佈番薯的足跡。 此外,當時的甘藷需要在熱帶的氣候之下才能長得良好 因此生活在氣候冷涼的歐洲的貴族間更將此視為珍貴的甜品食材 讓她除了原有的糧食角色外,更添加了點貴族氣。 我們目前台灣所食用的甘藷主要是於大航海時代經由西班牙人運送到關島、菲律賓等地,才輾轉傳至中國與台灣 而這特屬熱帶及亞熱帶的作物,目前除了寒冷地區外,幾乎在全球各地都著有它的蹤影。 更甚的是,曾幾何時,日本的地瓜竟然賣到了台灣,那一陣子著實讓我們島民見識了生活中所未曾見過的番薯 而紅色外皮下略白的薯肉意外的在台灣掀起了一陣浪潮,讓許多台灣人重新愛上了番薯的甜 也讓消費者們重新認識了這位最熟悉的陌生人 但國外的地瓜就真的比較好吃嗎? 這箇中的差異就留給諸位看倌自己嚐試比較囉! 美菜網相關商品推薦給你 >> 網路團購美食人氣品【台農57號】冰烤地瓜 前往:https://bit.ly/2ArTPAK 美菜官網 美菜粉絲團

滿地的牽牛花?現今夏季的招牌保健菜非他莫屬

每次到訪產地總是抱持著雀躍的心情,只要一打開車門下了車,就轉化成了紅樓夢中的劉姥姥模式,對於眼前所看到的都充滿了好奇,而今天在雲林的有機田間,意外的在綠葉中發現許多有趣的小花正在綻放,但仔細一看,這不是我們常見的牽牛花嗎?! 咦~為什麼要種牽牛花?難道是為了要種來當草皮?學老人家潤髮?(推薦閱讀:古早天然潤髮神物-牽牛花),還是因為大哥老婆特愛這花,所以特別種來欣賞? 心裡想著這些作物住在如此高規格的有機管理網室中必有其道理,眼前的這些作物想必身價不凡,只是印象中的牽牛花不都是在樹上長得滿坑滿谷,反觀這眼前備受呵護的牽牛花葉,雖然長得也是綠意盎然,但總是跟想像中的菜園有點不同。 抱著心中滿滿的疑問趕緊抓著身旁的大哥詢問,結果不問倒好,一問竟然發現眼前的綠葉們其實就是我們常見的地瓜葉!!這時真相大了個白,原來我們市場上所買到的地瓜葉都是用這種方式生產,仔細了解過後,更發現地瓜葉是個可以連續採收的作物,在市場上我們所購得的地瓜葉其實都是農夫們在田間剪葉挑選過後出售的心血結晶,而每次採收過後只要給予適當的管理就可再次採收,此外這樣的採收方式更避免掉了帶土的根系,也讓我們煮夫/煮婦在烹飪的事前處理上省下了許多問題,只需在購入地瓜葉後稍微略加清洗,挑除過老的纖維後就可下鍋烹煮,待梗葉略軟未黑之際就可起鍋上桌,再搭配上冰涼的芝麻醬或是佐料就是一道美味的夏季菜餚囉。  

幾分熟才是你的「完美熟度」?

「您的牛排要幾分熟?」吃牛排的時候,你是否也曾經想過嘗試不同熟度,卻又不知該如何選擇呢?參考以下七種熟度後,你也可以輕鬆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完美熟度」。 1、全生(Raw):牛肉完全未經烹煮,這種作法通常用在某些特殊菜式,如西方的韃靼牛肉,韓國的生章魚牛肉……等。 2、近生(Blue Rare) 只是將牛排正反面煎一下稍微上色,鎖住牛排內的水分,切面內層仍是血紅的生肉,口感層次感十足,內部肉質不太好咀嚼,仍是膠狀質地。 3、一分熟(Rare) 僅將表面煎熟,外層棕色,切面內部75%仍會是血紅色。中心溫度只比體溫高一些,約為49°C左右,口感鮮嫩多汁且會有著生熟層次交織的口感 。 4、三分熟(Medium Rare) 三分熟為多數饕客選擇的熟度,也是許多高級牛排館會建議的熟度;中心溫度約52-55°C,內部約50%是粉色,肉切開後從外至內切面顏色呈現為灰褐色-櫻桃紅-磚紅-血紅,口感外酥內嫩,三分熟推薦部位:油脂較少的菲力(Tenderloin)和肋眼(Rib-eye)。 5、五分熟(Medium) 將牛排外表完全煎熟至深褐色,而牛肉中心25%仍為粉紅色,中心溫度約57-60°C左右,血水非常少,五分熟是大眾想初嚐牛排美味的安全選擇。推薦部位分別有老饕牛排(Ribeye Cap)、沙朗(Sirloin)與腰脊肉(Strip),此三類都是油脂較多的部位,油花隨著五分熟的溫度液化後,能使牛排更具風味。 6、七分熟(Medium Well) 七分熟的牛排大部分都呈灰褐色,僅中心會有一點粉紅,中心溫度約66-68°C,咀嚼帶有韌性,肉質會較硬且厚重。大部分的油花都已液化而縮水,故七分熟推薦部位為油脂豐富的丁骨(T-Bone)及紅屋(Porterhouse)來料理。 7、全熟(Well Done) 外表已煎至焦糖色澤,且切面內部為灰褐色,中心溫度約71~73°C,肉汁已幾近烤乾。全熟的牛排同時也號稱最困難的牛排作法,要同時不犧牲肉質又要保有濕潤度十分不容易。 牛排的熟度除了應用在不同料理上,也因個人喜好不同,因此認識各種熟度的特點,隨自己味蕾最滿意的口感才是你的「完美熟度」。

如何煮出不破的水餃呢? 秘訣告訴你!

下班回家已經夠累了,完全懶得煮飯但是又覺得外食不夠健康對吧? 這時候吃水餃就是明確的選擇👍 因為5分鐘就可以上桌 來自美菜網熱銷常勝軍的爆汁豬肉水餃,就是你我的餐桌好夥伴! 然而,煮水餃這件事看似容易,但其實也是有不少需要注意的事才不會這麼容易把水餃煮破阿!   如何煮出不破的水餃呢?小編把秘訣通通告訴你!   ⭐加入鹽巴和幾滴油 水滾的時候可以加入一小湯匙的鹽巴跟幾滴油,然後轉成中小火後,再放入水餃時,最好輕輕攪動約30秒,才不會讓水餃黏在鍋上喔! 攪拌時可以使用湯杓的背面比較不會把水餃戳破。 加入鹽巴可以讓餃子皮更Q彈,而加入幾滴油則是可以讓水餃皮不會黏在一起。 ⭐蓋鍋煮餡、敞鍋煮皮 煮水餃時蓋鍋的時機很重要,小編建議大家可以等水滾放入水餃後,在看到水餃皮有點透、好像快要好的樣子,就趕快蓋上鍋蓋繼續將內餡煮熟,這樣煮的話水餃更不易破皮,煮熟後就能輕鬆上桌囉。 ⭐加入蔥 其實加入蔥的原理跟加入油的道理是一樣的,都是為了防止水餃黏在一起,蔥加熱之後會釋放一種特別的油脂,可以包覆水餃讓他們不會互相黏TT的 除此之外,加蔥煮熟後的水餃也會帶著一股淡淡的蔥香,聞起來更讓人食指大動阿! ⭐現包VS冷凍 現包水餃與冷凍水餃的煮法也略有不同,小編建議大家,如果是市場買的或是自己現包的水餃一定要等到熱水滾了之後再下鍋,才會讓水餃吃起來更加Q彈好吃喔! 而冷凍水餃則是可以在一開始還是冷水(等同於一般常溫水)時就直接丟下去煮,可以讓水餃跟著水溫一起慢慢加熱,等到水滾後餃子也熟的差不多囉~如果等到水滾了才下就等著吃還沒熟的破皮水餃啦~   以上幾個煮水餃的小祕訣記住了沒? 記住了就趕快來美菜網買包水餃試試看你的功力吧!🤗   水餃這裡買>> https://tinyurl.com/y8zfju8u 美菜官網 美菜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