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台灣】台灣地名與歷史,『中和/漳和』又是相似音改名?『永和』為了團結而命名?、『新店』與山洪有關?

你知道中和的地名是怎麼來的嗎?永和為什麼與團結有關?新店與山洪有什麼關係?? 地不在多,有人需理,家不在鄉,需要你懂,於是我們推出,台灣古地名由來系列專題,只願大家都能了解自己所在的這塊土地。 中和 相片來源:網路、googlemap截圖,這是中和枋寮街早年與現今的對比照。 中和:「中和」地名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指,此地的原來名稱「漳和」的台語音與「中和」近似,所以命名此地為「中和」;另一種說法是指,「中和」這個地名是從此地境內的「中坑」、「漳和」兩個聚落名稱中各取一個字而成的。 永和 相片來源:網路,前為1968年的永和頂溪國小門口,後為2016年永和頂溪國小門口,可發現不論是門口還是建築外觀均有很大的差異。 永和市在日據時期時分設六保。民國三十六年時,隸屬海山區中和鄉。民國四十二年,分為頂溪、上溪、網溪三村。民國四十七年,分鄉設鎮從中和鎮劃出,正式立名為永和鎮。此名為地方耆宿楊仲佐先生所取,他認為不管是本地的泉州人、中和的彰州人,或是後來遷入的各省籍人士,都應體認和諧、團結的重要,才能有繁榮的建設,「永久的和平」。於是此地便稱為永和。民國68 年升格為縣轄市。 中和:「中和」地名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指,此地的原來名稱「漳和」的台語音與「中和」近似,所以命名此地為「中和」;另一種說法是指,「中和」這個地名是從此地境內的「中坑」、「漳和」兩個聚落名稱中各取一個字而成的。 新店 相片來源:網路,前為早年時的和美步道的樣貌,而如今週遭的環境以變化許多,就連當年的女子還穿著早年旗袍。 「新店」地名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當時人們在今天的碧潭東岸興建店鋪,後來發展成為街市,由於附近以前並無店鋪,所以就稱此地為「新店」;另一種說法是指,本地原先已有店鋪,後來在道光年間,因為受到山洪爆發的沖毀,又重新興建店鋪,而將此地命名為「新店」。 【推薦連結】 【台北捷運松山新店線】41個吃喝玩樂熱門景點~一日遊、半日遊、兩天一夜任你搭配懶人包 【台北】必去8大夜市,台灣道地美食的聚集地 來台北必訪的10個「私房景點」大公開!內附捷運交通指南攻略~

【懷舊台灣】台灣舊照與古地名,『鶯歌/鶯歌石庄』鷹哥?鶯歌?有什麼關係?、『三峽/三角湧』開拓時期很洶湧?土城與土牆、番人有什麼關係?

你知道鶯歌與鷹哥 有什麼關係?三峽為何叫三角湧?土城的地名為什麼與番人土牆有關係? 地不在多,有人需理,家不在鄉,需要你懂,於是我們推出,台灣古地名由來系列專題,只願大家都能了解自己所在的這塊土地。 鶯歌 相片來源:自由時報、網路,鶯歌過去窯場、煙囪林立,鼎盛時期多達三百多支煙囪。如今的鶯歌以無這樣壯觀的畫面,但陶瓷仍是鶯歌重要的一部分。 鶯歌鎮之鎮名源自於鶯歌石,鶯歌石位於今日北鶯里內,乃山子腳山塊丘陵山腹上的一塊巨大岩石,因形狀似收翼之鷹,古代稱為鷹哥石,又因「鷹」與「鶯」同音,後來「鷹哥」被改為「鶯哥」,之後又因「哥」字為無意義的語助詞,再改為「歌」字,[1]戰後正式命名為鶯歌鎮。臺北縣鶯歌鎮志記載:「本鎮在清朝光緒年間名為鶯歌石莊,因北面山脈斜坡翠嵐屹立一大岩石,其形似鶯,古稱鶯哥石,清代改稱鶯歌石」。[2]亦有人認為鶯歌石形狀較近似於鸚鵡,閩式臺語稱為「鸚哥」[3],故「鶯歌」兩字應是「鸚哥」同音異字之轉用。 三峽 相片來源:網路,此為三峽老街早年與現今的對比照。 區名由來: 三角湧為三峽之舊名,以地處大嵙坎、三角湧、橫溪三河匯流之口,故名三角湧。 清朝初期有福建泉州人陳瑜招募佃丁,由今鶯歌區進墾於此,旋又有泉州安溪人董日旭率族來墾,移民於大姑陷溪、三角湧溪、橫溪等三溪匯合之三角形沖積平原上,拓墾成莊,名三角躅。 土城 相片來源:前為媽祖坑,是清朝由媽祖田原墾戶所建造,目前以封起來,後圖則是媽祖坑古道的入口。 土城在清朝初年時,便有先民來此開墾,但此區先前為山胞擺接社漁獵之區,為了防禦番人的侵害,因此設有土牆防禦,所以就稱此地為「土城」,沿用至今。 【推薦連結】 【老街地圖】充滿陶藝與美食的鶯歌老街-好吃、好玩又好逛,跟著小編遊玩趣!!(附詳細地圖) 超實用!5分鐘搞懂如何從【台北車站➡三峽老街】交通大攻略! 來台北必去的7個老街!超詳細交通指南攻略、營業時間介紹!真心推薦一定要去唷

【懷舊台灣】台灣舊照與古地名,新北市「五股/五穀坑」是因為五穀豐收嗎?「泰山/名山腳」,哪座山的山腳,「蘆洲/河上洲」,蘆狄泛月,聽起來好浪漫~!

你知道為什麼五股為什麼叫五穀坑?泰山為什早期叫名山腳?蘆洲-蘆荻泛月聽來很浪漫~,為何早期較河上洲呢?? 地不在多,有人需理,家不在鄉,需要你懂,於是我們推出,台灣古地名由來系列專題,只願大家都能了解自己所在的這塊土地。 五股 相片來源:網路。右為日治時期繪製的鳥瞰圖,五股山區是以茶與柑橘為農產大宗的主要產地。大約自清領中葉,林口台地、八里坌堡台地及五股丘陵區都有大量種植茶葉的紀錄。五股坑尾一帶是屬於同安陳氏家族的製茶產業範圍,一度外銷至東南亞,直到戰後沒落,至今漸漸的已不在種植農作物,也可以看到這裡的發展差異。 根據一紙清乾隆年代的合同,經輔大歷史系教授尹章義研考解讀,證明「五股」地名原是由「五榖坑」陸續演變而來,這份出自乾隆三十八年正月「劉伴郎退還田契字」合同,記載「興直山下外庄五榖坑口」明確的指出五股坑原名為「五榖坑」。「五榖坑」這地名沿用數百年,到了清朝道光、咸豐年間,客家人逐漸外移,閩南人遷入,「五榖坑」即簡化為「五谷坑」再轉音為「五股坑」。日據時代,日本人統治臺灣後,再將其簡化稱之為「五股」,這即是「五股」地名稱謂確立之演繹過程。 西元 1910年(民國前11年)全島施行州、郡、銜、庄制度,本鄉屬臺北州新莊郡,後因擴大行政區域,及併更寮,新塭二庄俗稱五股庄,民國34年臺灣光復後正名為「五股鄉」。 泰山 相片來源:網路,明志書院於乾隆28年(1763年)保存至今,可是台灣早期學府之一,到日治時期書院重要性消失,後又因長期缺乏維護經費終於在2002年6月再度傾塌;幸經地方人士協助取得經費,以古蹟修復工法於 2005年修復至大正10年(1921年)重建後的外貌工,比較今昔照片,想起明志書院滄桑,今日還能呈現這座幾乎消失的建築物實屬不易,雖有些許的差異已經無所謂,最重要的是它留下來了,有機會來台灣旅遊的時候可要來這看看,清朝就已存在的書院喔!!。 泰山舊名山腳,因座落於平頂山(今林口臺地)之山下,自古依地理環境而習稱之「山腳」,由於境內有大窠坑溪及貴子坑溪流經,具「勢高而近溪澗淡水」之「天泉水堀」地利,為早期移民化地為田的首選,而成為新莊平原早期開發地區,「北臺首學」明志書院位居本區,人文薈萃,文風鼎盛。復因境內三級古蹟「頂泰山巖」香火鼎盛、祖師靈驗、德澤遐爾、廟貌巍巍,登臨其境,臺北盆地一覽無遺,因生「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遂相傳成習改曰「泰山」。 蘆洲 相片來源:網路,蘆洲國小業早年的相片與最近相片,創立於明治三十一年(西元1898年),民國十六年朝會時升旗學生大多赤腳著漢服,直至現今操場上的差別。 古時的蘆洲,是淡水河畔的低平沙洲。水澤遍布,河岸兩旁蘆草叢生,每當蘆花盛開時,花絮紛飛,白茫茫的景觀,煞是好看,舊稱河上洲、和尚洲或鷺洲。因此地係由大嵙崁溪沖積而成之沙洲,故初名河上洲,因和尚與河上音相近,彼此混合,遂以和尚洲為名。又因為本鄉原為一沙洲,凡洲渚有水處,蘆草叢生,蘆花盛開時節更因白鷺棲息其間,蔚為景觀,故又稱鷺洲。現今「蘆洲」之由來,乃因當時蘆葦叢生,才改稱為「蘆洲」。 夜晚月上樹梢,蘆花泛著淡黃月色,微風吹拂,猶如浪花飛舞,頗有思古之幽情,因此常令騷人墨客,徘徊其中,故當時有「蘆狄泛月」之美稱,列為淡水八大景之一。蘆洲的地名也因著河水沙洲的景觀有所改變。民國86年人口突破15萬人,並於同年10月6日改制為縣轄市,並於99年12月25日改制為蘆洲區。 【推薦連結】 【台北捷運中和新蘆線】26個吃喝玩樂熱門景點~一日遊、半日遊、兩天一夜任你搭配懶人包(蘆洲至迴龍) 朝聖電影【我的少女時代】場景/拍攝景點!重現徐太宇與林真心約會場景和你我的少女/少男時代~ 來新北市必逛的6個夜市!每個夜市搭捷運都能到哦!內附捷運交通指南攻略~

【懷舊台灣】台灣舊照與古地名,新北市「新莊/新的武勞灣莊」與漢人開墾有關?「三重/三重埔」與泥沙沖積有關?「樹林/風櫃店」感覺還真沒關連?!

你知道新莊舊地名為何叫新的武勞灣莊?三重這個地名是怎麼來的?樹林-為什麼會有”風櫃店”這麼奇怪的舊地名? 地不在多,有人需理,家不在鄉,需要你懂,於是我們推出,台灣古地名由來系列專題,只願大家都能了解自己所在的這塊土地。 新莊 相片來源:自新莊發展史、網路,這間可是新莊當地有名的古蹟、廟宇之一慈祐宮,早期與現今的相片,與新莊武聖廟、新莊文昌祠為臺閩地區三級古蹟。 新莊在清朝康熙年間,就有漢人來此開墾,後來在雍正年間,由於人們在此設立新的聚落,便將此地命名為「新莊」。另一說是由「新的武勞灣莊」簡化而來。 新莊得名由來,即「新興的街莊」之意,因淡水河帶來的河港之利,是台灣北部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光復初期,民國35年,新莊鎮公所、鎮民代表會成立。民國卅九年,泰山、新莊分治,新莊鎮之行政地位確立、後因工商發達,外地人相繼湧入,人口急增。民國69年,新莊鎮升格改制為新莊市。 三重 相片來源:網路,在早期50年代,因沒有抽水馬桶,糞坑滿了就有人來掏,別看它臭氣沖天,這可是種菜最重要的肥料,以前台北市的米田共都用船載到三重埔一個超大糞池儲放,大家都戲稱為—三重埔大學—因台語(大學)音和大糞坑一樣。而現今的三重的繁榮,取代了50年代時的過往。 三重舊名為「三重埔」,其由來是因為淡水河與其支流間的埔地,是依照次序來命名,而此地是位於二重埔的東邊,所以稱為「三重埔」,後來再改為「三重」。「埔」是河邊沙洲的名稱,先民為了開墾土地,自然選擇近水的地區。而後由於淡水河的日漸淤積,頭前埔再也無法停靠船隻,而泥沙沖積所成的沙洲也日漸擴大,登陸的地點遂再向後退縮,於是把這後來開發的土地稱為二重埔(臺語發音)。同樣的,漢族先民開發的足跡來到了現今的三重市,為有別於頭前與二重,遂定名為三重埔。 根據最早的文獻記載,明鄭時期(1661年),三重為平埔族武灣社漁獵定居的地方,早期開發是以新莊的頭重埔為首(閩南人稱平坦且未開發之地為埔)、其後沿著河的下游拓殖的聚落稱為二重埔(今頂崁地區一帶),三重埔則是最後開發的一段新生地,所以三重的地名是一段先民的拓荒史。本市於民國36年四月一日與蘆洲鄉分治設三重鎮,51年正式升格為縣轄市。 樹林 相片來源:網路,1918年日大正七年 至今仍還存在的日式建築,仍保留著日式早期雨淋板牆面,牆體採編竹夾泥法,空間格局亦保存了原貌至今。 樹林舊名「風櫃店」,因當初先民開發本市時有很多打鐵店的風櫃,因而得名。清乾隆年間,河水氾濫,盡成澤國,沿岸高埠,種植林木,以防土地流失,遂有樹林之名。本市原是龜崙山胞所居住的區域,至鄭成功來台之後才逐漸開發。清康熙年間,劃屬諸羅縣,並先後改隸淡水廳、南雅廳、桃園廳,日據時代劃屬台北州、海山郡、鶯歌街。臺灣光復後於民國 35 年與鶯歌分治成立樹林鎮。 【推薦連結】 來新北市必逛的6個夜市!每個夜市搭捷運都能到哦!內附捷運交通指南攻略~ 【老街地圖】充滿陶藝與美食的鶯歌老街-好吃、好玩又好逛,跟著小編遊玩趣!!(附詳細地圖) 【台北捷運板南線】52個吃喝玩樂熱門景點~一日遊、半日遊、兩天一夜任你搭配懶人包

【台灣古地名由來】三芝-又是雞籠?、八里-八里坌又與凱達格蘭有關係?、林口-森林的入口?,來看看台灣的歷史旅記吧!!

你知道為什麼三芝為什麼叫小雞籠,跟雞籠又有什麼關係?八里這個地名是怎麼來的?林口-森林入口就這麼簡單的由來? 地不在多,有人需理,家不在鄉,需要你懂,於是我們推出,台灣古地名由來系列專題,只願大家都能了解自己所在的這塊土地。 三芝 相片來源:漢珍知識網典藏《台灣日日新報》,聯合新聞網 ,三芝在早期1937就已是賞櫻的好所在,還曾辦過賞櫻登山活動,直到現今天元宮、楓樹湖、三芝等地賞櫻是許多現代人必有的走春行程呢! 本鄉最早為小雞籠社,漢人入居後稱為小雞(圭)籠莊,清末光緒年間稱「芝蘭三堡」,民國九年時,取原來「芝蘭三堡」中的「三」和「芝」兩字為地名「三芝」,以後就沿用至今。(三芝鄉志,民83) 八里 相片來源:網路,(右:”八里坌教堂”約在1874年(同治13)曾建立起的教堂而因1884~85(光緒10~11)英法戰爭的關被憤怒的各地民眾搗毀並將財物劫掠一空,初代的八里坌禮拜堂據說也在這次俗稱「西仔反」的戰爭中損壞(一說毀於法軍砲火?),後在原址重建一座,可在1980年7月八里鄉中山路開始拓寬時,劃下句點。) (左:現在新建的第三代八里教會。已不在原址了。) 八里舊稱為「八里坌」,是由於此地原為凱達格蘭族之八里坌社的居住地,後來改名為「八里」。 林口 相片來源:網路,左:此處原為-林口機場也是日治時代建的航空基地,曾在國民政府部隊初到台灣時還曾經使用過林口機場跑道,並多次在該地舉行過陸空聯合作戰演習。右:現今已改建成了林口新市鎮。 林口舊稱為「樹林口」,是指此地位於森林地帶入口之處,後來則改為「林口」。 【推薦連結】 新北賞櫻【淡水天元宮】三月絕美櫻花季,春季賞櫻必去! 【新北八里】漫遊八里十三行博物館~意境照都在這裡拍! 【桃園】必遊景點懶人包!5個一定要知道的好去處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記得給我們一個讚哦~  歡迎加入『必玩台灣10000個景點』粉絲團』   台灣有很多值得去的地方 我們彙整台灣必玩的10000個景點介紹 旅遊達人推薦、美食節目介紹、我們的親身體驗~ 也會整理台灣各地的門票優惠、旅遊優惠介紹 在這裡可以互相交流台灣各地的私房景點資訊 你也一定會發現你不知道的秘密景點  

【台灣古地名由來】新北市金山-為什麼叫金包里?、萬里-與西班牙人有關係?、石門-與海蝕洞有關?,來看看台灣的歷史旅記吧!!

你知道為什麼金山為什麼以前叫金包里為什麼不叫銀包里不叫金包銀嗎?萬里這個地名為什麼會跟西班牙人有關呢?石門-就叫石門為什麼就這麼簡單? 地不在多,有人需理,家不在鄉,需要你懂,於是我們推出,台灣古地名由來系列專題,只願大家都能了解自己所在的這塊土地。 金山 相片來源:網路,前:相片翻攝自「臺灣的鑛泉」(1930)為(後相片)前身,日冶初期,以「公共衛生費」名義在各地開設「公共浴場」,而金包里是於是1912年(明治45年)由臺北廳花費13,000日圓建設的「金包里溫泉公共浴場」,後照為現今的樣貌。 金山舊稱為「金包里」,是此地凱達格蘭族之「金包里」社的社名,在民國九年時,一直沿用至今。 傳說中有本省北部原住民「平埔番」二十多人,因捕魚遭遇颱風,漂至本鄉海岸,見荒蕪而離去,遂沿海尋至貢寮鄉安住,爾後數百年,經由其子孫形成三紹四社、大雞籠社、金包里社等。其中金包里社沿北部海岸漸向淡水分佈。「金包里」之名稱,是依照番語口音基巴里翻譯漢字而來。日據台灣時,本地稱為金包里堡。民國九年,有鑒於此地背大屯山,乃去其「包」字,加上「山」字,成為「金山」,光復後,依照原金山莊區域改設金山鄉。(李鴻謀,民82,金包里誌) 萬里 相片來源:網路,前:相片是位於野柳的女王頭,可以看到多年來的女王頭,脖子來越來越細,若有機會一定要來此與它拍照,以後不見得能看到喔! 「萬里」地名的由來,可能是出自於在十七世紀時,西班牙人所稱基隆港附近的漢人聚落為『parian』的譯音而來。因其與閩南語之『萬里』音相近。又早期原住民稱此漢人居住的聚落為『vasai』,漢人以近音譯字『瑪鋉』稱之。故本鄉又有『瑪鋉』之名。 石門 相片來源:網路,雖然經過多年,可石門洞並沒有特別的改變。 因為此地境內有一海蝕洞,形狀近似石門,所以稱此地為「石門」。 【推薦連結】 來台灣必去十大景點!排行程一定要排進去的景點~ [全台北泡湯|推薦TOP3] C/P值很高的泡湯選擇 (附全台灣溫泉地圖) 【桃園大溪-石門水庫】很入味,不會過鹹的大房豆干 (附價目表)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記得給我們一個讚哦~  歡迎加入『必玩台灣10000個景點』粉絲團』   台灣有很多值得去的地方 我們彙整台灣必玩的10000個景點介紹 旅遊達人推薦、美食節目介紹、我們的親身體驗~ 也會整理台灣各地的門票優惠、旅遊優惠介紹 在這裡可以互相交流台灣各地的私房景點資訊 你也一定會發現你不知道的秘密景點  

【台灣古地名由來】台北市-中正區-位於城中央? 大安區-大灣庄與大安的關係?、文山區-為什麼叫拳山堡? 來看看台灣的歷史旅記吧!!

你知道為什麼中正區地名沒變?大安與大灣庄有什麼關係?文山-為什麼叫拳山堡而之後為什麼又叫文山呢? 地不在多,有人需理,家不在鄉,需要你懂,於是我們推出,台灣古地名由來系列專題,只願大家都能了解自己所在的這塊土地。 中正區 相片來源: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 、中央社即時新聞, 民眾於清晨6時30分齊聚在中正紀念堂廣場,參加77年元旦升旗典禮。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中儀隊於升旗典禮後,表演操槍.(中央社記者施宗暉攝 77年1月1日) 中正區原屬台北市城中區和古亭區、79/3/12臺北市區里行政區域調整時,將原城中區及原古亭區併原大安區文光、普愛、信愛、惠愛等4里及原雙園區廈安里合併而成,取區內的中正紀念堂作為新的行政區名。 大安區 相片來源: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 、網路,前:此處為七號公園預定地,這些眷村於1992年4月起遭到拆除,改建大安森林公園,後:現今大安森林公園其中一塊樣貌。 由於(大灣庄),(灣)和(安)的諧音而得名 大安區名之由來,本於舊地名「大灣庄」。光緒元年,臺北設府,轄二十二街庄,其中之大安庄、下內埔庄與六張犁庄均在大安區內。民國九年改市制時,除上述三庄外,包括古亭、東門之一部,分即以後之錦町、古亭町、昭和町、福住町亦在大安區轄內。光復後,將上述區域合併為區,因大安庄佔地廣且位於中心,故命名為「大安區」。 文山區 相片來源:網路、中央社,前:台北市立動物園動物喬遷大遊行,由圓山舊園至14.3公里外的木柵新園,所經路線,吸引數十萬民眾夾道歡送,為台北市掀起了近年來少見的活動高潮。圖為夾道的人潮爭睹動物車隊。中央社記者馮國鏘攝 75年9月14日,後:現今台北動物園現在的原貌。 民國79年把景美區和木柵區合併為文山區。而景美區地名之由來乃因古人用木頭或竹子製作的大水槽稱作(筧)或(木見),在水槽尾端部份叫(木見尾)、(筧尾),後來叫成(景尾),再改為景美。至於木柵區地名之由來,乃因漢人與原住民抗爭時代,漢人在景美溪邊興建木製的大型柵欄,防止敵人入侵。 文山地名的由來,因新店、景美、木柵、深坑、石碇的山勢起伏,宛如人的拳頭,於是將該區命名為「拳山堡」,後來地方鄉紳覺得「拳山」兩字不雅,要求改為「文山秀氣」的「文山堡」也就是文山區了。 【推薦連結】 來台北必訪的10個「私房景點」大公開!內附捷運交通指南攻略~ 台北一日遊【中正紀念堂+四四南村+九份山城+十分老街】每人只要$499~ 【台灣自由行推薦行程】包車旅遊七天六夜(包車+住宿)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記得給我們一個讚哦~  歡迎加入『必玩台灣10000個景點』粉絲團』   台灣有很多值得去的地方 我們彙整台灣必玩的10000個景點介紹 旅遊達人推薦、美食節目介紹、我們的親身體驗~ 也會整理台灣各地的門票優惠、旅遊優惠介紹 在這裡可以互相交流台灣各地的私房景點資訊 你也一定會發現你不知道的秘密景點  

【台灣古地名由來】台北市- 萬華區-艋舺是什麼?大同區-大隆同又是什麼? 中山區-是紀念誰呢?

你知道為什麼萬華早期叫艋舺?大同為什麼地名沒變?中山-是紀念誰呢? 地不在多,有人需理,家不在鄉,需要你懂,於是我們推出,台灣古地名由來系列專題,只願大家都能了解自己所在的這塊土地。 大同區 相片來源:網路,註:約1987年的迪化街,與現今迪化街的差別,可以看見建築上曾進行重新翻修過,而早期的街道情況與現今變了不少,像路上的電線桿、招牌、人的衣裝。 原本這裡是凱達噶蘭族的大浪泵社,,可後被其他社合併而改名為圭泵社。而大浪泵的「泵」意指將石頭投入水中發出的「噗通」聲,而後來漢人來到此區開墾,變將大浪泵以諧音字「大隆同」替代,之後又改名為大龍峒,而大同區便是以此為中心漸漸開發起來。 此區是由原大同、建成、延平三區 合併而成,而這三區在光復前就屬於「大稻埕」地區。直到七十九年三月十二日便將這三區調整為大同區,因此區民在感情的聯繫及意識形態上的 整合較容易,同時也是本市十二區中最小的一區。 中山區 相片來源:網路,註:1969年的行天宮,與現今行天宮的差別,在廟外觀建築上其實沒有多大的改變,可周圍環境確改變許多。 命名為中山區--源自中山北路一段火車站附近有間日式旅館「 梅屋敷」是日據時代最高級的旅社,而因國父來臺曾下榻其中,因此在光復後,將「梅屋敷」改名為「國父史蹟紀念館」供人餐觀,同時為了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所締造的偉業,因此將日治時期之 「大正」、「御成」、「宮前」、「大宮」「下埤頭」、「中園」等六個區合 併,並命名為中山區。 萬華   相片來源:網路,註:1960年左右的西門町圓環,與現今西門町的差別,中心圓環已經消失了,但周圍建築發展似乎也還是一樣繁榮,而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甚麼時間西門町一直都是這樣繁榮呢! 萬華早期的舊稱,艋舺,是因與台灣閩南語發音(Báng-kah),與佛典中的「萬華」(Banka)日語音讀相似,而後易名為「萬華」,而現今的台灣人仍會使用「艋舺」作為稱呼,而「艋舺」其實原本有台灣原住民平埔族凱達格蘭族語「獨木舟」的意思,其原因是因 艋舺因港商之利,曾經盛極一時,多見獨木舟。 小編的話 小編工作的地方剛好就在西門町附近,就是現今的萬華內呢,真的讓小編非常意外呢,因為很難想以前的西門町有這麼大的圓環,以前甚至還有火車經過西門呢,但如今的西門已經變了許多,真的無法與以前的模樣做出聯想。 【推薦連結】 【台北捷運淡水信義線】55個吃喝玩樂熱門景點~一日遊、半日遊、兩天一夜任你搭配懶人包 【台北捷運板南線】52個吃喝玩樂熱門景點~一日遊、半日遊、兩天一夜任你搭配懶人包 來台北必去的7個超好逛購物街!每個景點搭捷運都能到哦!內附捷運交通指南攻略~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記得給我們一個讚哦~  歡迎加入『必玩台灣10000個景點』粉絲團』   台灣有很多值得去的地方 我們彙整台灣必玩的10000個景點介紹 旅遊達人推薦、美食節目介紹、我們的親身體驗~ 也會整理台灣各地的門票優惠、旅遊優惠介紹 在這裡可以互相交流台灣各地的私房景點資訊 你也一定會發現你不知道的秘密景點  

【台灣古地名由來】新北市-瑞芳-為什麼叫坩仔賴? 淡水-滬尾是什麼意思、板橋-枋橋是哪裡來?來看看台灣的歷史旅記吧!!

你知道為什麼北投是為何早期叫坩仔賴?淡水的舊名滬尾是什麼意思?板橋-枋橋是哪裡來? 地不在多,有人需理,家不在鄉,需要你懂,於是我們推出,台灣古地名由來系列專題,只願大家都能了解自己所在的這塊土地。 瑞芳區 被許多人所熟知的九份、金瓜石便位於現今被稱為瑞芳的地區,而早期此處是基隆往返宜蘭的交通要 道,因曾有陳登、賴世二人合作經營坩仔店﹝雜貨店﹞,因此有了坩仔賴之名。 相片來源:網路, 註:此處是位於黃金瀑布下方的瑞芳練銅廠,早期因此處採礦業發達,因而設置,可因礦產漸漸凋零,因此,此處以被廢棄成為了這瑞芳區的一個奇景。 淡水區 說到淡水,許多來台北的觀光客最熟能詳的淡水老街、淡水紅毛城便是這裡最具歷史代表性的觀光景點之一,而早期的淡水原本叫「滬尾」,而因這裡是淡水河尾端接至大海,,加上早期此處能有不少漁民在此設有捕魚器具,而”捕魚的器具”便稱為”滬”加上是河流末端稱為”尾”,因此便有了滬尾之稱。 相片來源:網路, 註:此處為淡水早期發源地之一,是由加拿大基督長老教會馬偕博士渡海來台時,開設的診所「滬尾醫館」,是臺灣北部第一所西醫院,即為今日所見的滬尾偕醫館,能可在早期舊照看見,當時的盛況,但現今以作為淡水教會史料館,裡頭還保有當初行醫的手術台和藥瓶、洗濯台、壁爐、門中、病床等設施作為紀念。 板橋區 說到每年的聖誕節,就一定要想到板橋車站附近的市政府廣場的板橋耶誕城,當然在地除了這活動以外也有不少具旅行代表古蹟與夜市像是南雅夜市、林家花園等等都是來板橋的旅客必會去的地點之一,而早期的板橋其實,原本是早期人民剛開始拓墾時,因在此處曾架設木皮橋在今日 的西門公館溝上,以便交通往返,因此稱為「枋橋」,而枋橋枋橋的叫著,久了便成了先今的板橋。 相片來源:網路, 註:這是現今的板橋車站,不論是內部還是周遭的繁榮度都與早期有非常大的差別。 小編的話 這次介紹的地方,都是小編很常去的地方,當看見這次早期的相片與現今的對照,都有不同的感受,像是瑞芳,當初可是知名的淘金地,都可感受到當年的繁榮盛況,可到了現今當年的煉銅廠卻看是落寞與寂寥,可還是當地知名的老街景點之一,而淡水可是因馬偕而開始發展繁榮至今,到了板橋也是由早期的樣貌 到了現今的繁盛,讓小編感到非常的不可思議。 【推薦連結】 【新北瑞芳-九份老街一日遊】令人陶醉的美麗海景和輝煌的淘金年代,來趟懷舊之旅吧! 【新北淡水】淡水禮拜堂。拍婚紗取景好地方!帶有濃濃的懷舊風,百年古鐘與古風琴(免費參觀) 【交通攻略】西門町到新北歡樂耶誕城怎麼去呢?(活動時間、車程、票價說明超詳細整理說明)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記得給我們一個讚哦~  歡迎加入『必玩台灣10000個景點』粉絲團』   台灣有很多值得去的地方 我們彙整台灣必玩的10000個景點介紹 旅遊達人推薦、美食節目介紹、我們的親身體驗~ 也會整理台灣各地的門票優惠、旅遊優惠介紹 在這裡可以互相交流台灣各地的私房景點資訊 你也一定會發現你不知道的秘密景點            

【台灣古地名由來】台北市-北投/為何叫北投?士林/士是指什麼呢? 內湖/是因為有很多湖嗎?跟著小編來看看吧!!

你知道為什麼北投是為何叫北投? 士林的士是指什麼? 內湖的湖是因為有很多湖嗎? 地不在多,有人需整,家不在鄉,需要你懂,於是我們推出,台灣古地名由來系列專題,只願大家都能了解自己所在的這塊土地。 北投區 北投源自境內的番胞「北投社」而得名。清代末期隸芝蘭二堡轄內,日據民國9年,改隸臺北州七星郡北投庄轄域,民國30年升格為北投街;光復後,民國35/1/16設北投鎮,隸七星區,35/1/27成立北投鎮公所。翌年北投隸淡水區,民國38/8/26成立陽明山管理局,北投鎮改隸該局,而行政區仍屬臺北縣,民國57/7/1改隸臺北市,成立北投區。 相片來源:北投溫原博物館,網路, 註:此為北投溫泉博物館現今保留的羅馬式澡堂,早期與現今對比,可看到當時,還有人使用此設施而現今以變成展示空間。 士林區 士林就是“仕林”,因古代此處出了很多舉人跟秀才~尤其是”芝山岩”一帶。 後人都說此處出讀書人~慢慢的就有”士林”名字出現了。 相片來源:網路,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  , 註:此處為士林官邸,早期相片與現今相片對比,外觀保存於現今無二,但以不開放遊客入內參觀了。 內湖區 內湖區名之由來,源於境內舊地名「內湖庄」,由於區內多小盆地地形,昔皆以閩南語「湖」稱之,內湖即內方盆地之意。 相片來源:網路、臉書:內湖公民會館,註: 港墘老街的照片,目前以成為內湖科學園區,早期與現今對比。 小編的話 台灣有很多地方,但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所住或所去的地方原來的歷史,與早期的樣貌,因此,小編將會提供台灣古地名系列的專題,希望大家能夠可以了解我們家鄉:台灣! 【推薦連結】 【台北陽明山一日遊】踏青、賞花好去處!一年四季都適合去~安排假期一起GO!‎ 賞梅推薦∥台北士林官邸~梅花初綻,玫瑰園變裝!花園變美了 【賞櫻+爬山好去處】台北內湖碧山巖+白石湖吊橋(龍骨吊橋) 台湾台北自由行一日游推荐【北投公园 > 凯达格兰文化馆 > 北投温泉博物馆 > 地热谷 > 淡水老街 > 士林夜市】 不用飛出國!大台北地區就有5大夢幻「湖泊」美景 全台推荐最美5大图书馆~藏书丰富,来个假日轻旅行吧!!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記得給我們一個讚哦~  歡迎加入『必玩台灣10000個景點』粉絲團』   台灣有很多值得去的地方 我們彙整台灣必玩的10000個景點介紹 旅遊達人推薦、美食節目介紹、我們的親身體驗~ 也會整理台灣各地的門票優惠、旅遊優惠介紹 在這裡可以互相交流台灣各地的私房景點資訊 你也一定會發現你不知道的秘密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