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鶯歌與鷹哥 有什麼關係?三峽為何叫三角湧?土城的地名為什麼與番人土牆有關係?
地不在多,有人需理,家不在鄉,需要你懂,於是我們推出,台灣古地名由來系列專題,只願大家都能了解自己所在的這塊土地。
鶯歌
相片來源:自由時報、網路,鶯歌過去窯場、煙囪林立,鼎盛時期多達三百多支煙囪。如今的鶯歌以無這樣壯觀的畫面,但陶瓷仍是鶯歌重要的一部分。
鶯歌鎮之鎮名源自於鶯歌石,鶯歌石位於今日北鶯里內,乃山子腳山塊丘陵山腹上的一塊巨大岩石,因形狀似收翼之鷹,古代稱為鷹哥石,又因「鷹」與「鶯」同音,後來「鷹哥」被改為「鶯哥」,之後又因「哥」字為無意義的語助詞,再改為「歌」字,[1]戰後正式命名為鶯歌鎮。臺北縣鶯歌鎮志記載:「本鎮在清朝光緒年間名為鶯歌石莊,因北面山脈斜坡翠嵐屹立一大岩石,其形似鶯,古稱鶯哥石,清代改稱鶯歌石」。[2]亦有人認為鶯歌石形狀較近似於鸚鵡,閩式臺語稱為「鸚哥」[3],故「鶯歌」兩字應是「鸚哥」同音異字之轉用。
三峽
相片來源:網路,此為三峽老街早年與現今的對比照。
區名由來: 三角湧為三峽之舊名,以地處大嵙坎、三角湧、橫溪三河匯流之口,故名三角湧。 清朝初期有福建泉州人陳瑜招募佃丁,由今鶯歌區進墾於此,旋又有泉州安溪人董日旭率族來墾,移民於大姑陷溪、三角湧溪、橫溪等三溪匯合之三角形沖積平原上,拓墾成莊,名三角躅。
土城
相片來源:前為媽祖坑,是清朝由媽祖田原墾戶所建造,目前以封起來,後圖則是媽祖坑古道的入口。
土城在清朝初年時,便有先民來此開墾,但此區先前為山胞擺接社漁獵之區,為了防禦番人的侵害,因此設有土牆防禦,所以就稱此地為「土城」,沿用至今。